壹、現況優劣與未來契機分析

 

一、 校外因素分析

 (一) 時代需求

  由於時代的進步,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因此機械科也必須跟上時代潮流轉型為多元化、精緻化的科,積極為嘉義地區產業提升競爭力。且本校機械科位於嘉太工業區、民雄及頭橋三個工業區的中心,嘉義地區生活環境舒適,很少工業污染,所以機械科將積極赴國中宣導,機械科學生畢業後可就近就業,機械人才可就近升學就業往南可向南科,往北可向中科、竹科發展。

 (二) 社區資源

  機械科將與社區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積極投入社區活動,參與嘉義地區的社團活動,例如國際管樂節、消防鑑定委員、文化中心各種活動等等,並做到下列三點:

  1.與國中建立良好關係,提供專業課程相關資訊。

  2.與地方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期獲得物資及精神鼓勵。

  3.與地方機械產業保持密切聯繫,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三) 產業發展

  嘉義地區的產業大多數是屬於中小企業及家族企業,只有少數幾家較大型企業,因此為了提升地區產業水準,機械科與工業會合作辦理短期在職訓練班,積極輔導嘉義地區產業向上提升,促使地區產業更具有競爭力,機械從業人員能改善自己的專業技能,達到根留地方的目的。

 (四) 考試制度

  由於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對於讀書的興趣較為低落,喜歡從事動手操做的實習課,但是為了培養職校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必須加強語文及數理能力,及專業科目專業學習能力,因此許多科目的課程安排應該深入淺出,引導學生讀書興趣,這樣無論學生在學校的考試,或是升學考試都能輕鬆愉快的面對。

 (五) 夥伴關係

  嘉義縣市是屬於鄉村型城市,保有濃厚的鄉村氣息,因此必須跟各階層社會人士建立良好關係,才能招收到好學生,因此機械科教師希望做到下列五點:

  1.辦理社區專業課程研習,促進產學交流合作。

  2.配合學校辦理社區化教學。

  3.鼓勵學校學生多與他校合辦社團性質活動。

  4.積極提供各國中升學管道資訊。

  5.與嘉雲南地區機械科學校互相提供教學辦學經驗互相觀摩。

 (六) 教育發展

  教育發展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期望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時,能夠更為完善,且要考慮到將來社會上的從業人員,上中下階層都需要有各種不同的人才,因應不同的人事需求,對於較不喜歡讀書,卻願意學得一技之長的學生也能給予良好的教育環境,才不致造成人才的浪費與人才埋沒。

 

二、 校內因素分析

 (一) 學校背景

  1.積極辦理實用技能班,加強學生專業基礎能力。

  2.與工業會合作,積極開辦各種第二專長班。

  3.對綜合高中宣導電腦輔助機械學程。

 (二) 學生素質

嘉義高工學生素質逐年上升,因此機械科同仁積極的作到下列四點:

  1.加強學生的各項專業技能。

  2.提供學生良好的專業設備,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3.尊重學生選修選課自由。

  4.了解學生的需求,使學生學習愉快。

 (三) 學習環境

  1.現有設備為基礎,積極爭取機電整合設備。

  2.各科現有設備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3.高設備使用率,並撰寫專案計畫,爭取設備經費。

  4.實教學資訊設備,建立教學網路資源。

  5.強設備維護保養的責任,延長設備使用年限。

 (四) 家長期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期望,我們所有教職員工將努力的提供良好的讀書環境,並秉持著教不厭誨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古聖先賢精神積極從事教育工作。

  1.積極與家長聯絡。

  2.辦理各種親子座談。

  3.與家長會互動良好。

 (五) 師資條件

  1.舉辦各種教師專業研習,如氣油壓、機電整合等非傳統研習。

  2.教師參加CAD/CAM媒体製作。

  3.提供教師個人研究室,敦請教師編寫適合學生的講義、教材、及自製媒体。

  4.鼓勵教師進修,赴公民營機構研習。

 (六) 行政資源

  機械科與學校各處室保持良好溝通管道,及建立合作平台,並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學校若有相關資源也能與機械科分享。因此各科之間分工合作,並互相競爭,爭取學校各項榮譽,而機械科教師也熱心參與校務行政工作。

 

三、 優勢(Strengths)

 (一) 機械科規模

  1.本校校地寬廣,機械實習大樓七樓高,樓板實習面積六仟七佰平方公尺。

  2.機械科設有日間6班、實用技能班3班、進修學校3班、綜合高中2班,競爭力良好。

  3.機械科相關科系升學,就業路途寬廣。

  4.各行各業都需要機械科就業人才。

 (二) 硬體設備

  1.機械科現有專業教室共10間,符合設備標準。

  2.機械科現有傳統設備車床75部、立式銑床51部、鑽床34部、磨床12部;非傳統設備有汽壓8套、工業配線14盤、PLC10盤、機械手4部。

  3.機械科現有電腦90部,電腦繪圖軟体有Solids Work、AutoCAD、MasterCAM和CNC模擬軟体。

  4.機械科現有CNC銑床2部、CNC車床2部、車銑複合機1部及模擬軟体。

  5.3D列印機6部。

 (三) 師資結構

  1.機械科現有教師18位及一位代理教師,皆為合格教師。

  2.機械科教師各有專長,其中包括世界鉗工銀牌、一位世界鉗工銅牌、世界CNC車床銅牌、全國工業控制金牌、全國精密機械銅牌及全國工科競賽車床金牌。

  3.機械科現有二位博士、十位碩士畢業,四位修畢40學分。

  4.部分教師修畢第二專長學分,積極認真。

 (四) 學生

  1.學生素質逐年上升,素質整齊, 可塑性高。

  2.學生有強烈的升學意願,企圖心強烈。

  3.本科強烈要求學生畢業前至少適過二項丙級以上專業技能檢定。

  4.學生專業能力強。

 (五) 家長

  1.家長對機械科充分支持,並信賴本科的專業能力。

  2.家長對校務關心程度日愈提高。

  3.家長委員會提供師生校內外競賽獎勵金及獎學金。

 (六) 社區參與

  1.配合學校辦理高中職社區化課程。

  2.與工業會合作辦理在職訓練班。

  3.開設實用技能班提供社區產業技術人員。

  4.帶領學生參觀社區各工廠中小企業密切聯繫,提供學生就近就業。

 (七) 地方資源

  1.常赴各國中宣導提供學生升學的各種管道資訊。

  2.與工業區內各廠商密切合作,提供學生各種學習方式。

  3.學校充分與家長聯繫,家長隨時提供方案。

 

四、 劣勢(Weaknesses)

 (一) 機械科規模

  1.嘉義地區國中畢業生人數逐年遞減,對機械科招生稍有影響。

  2.社會上家長價觀仍停留在機械是黑手的觀念。

 (二) 硬體設備

  1.非傳統設備,如機電整合稍嫌不足。

  2.因資本門預算短絀,設備無法汰舊換新。

 (三) 師資結構

  針對未來新課程銲接師資不足。

 (四) 學生

  1.職校學生對未來人生規畫較不積極。

  2.學生相關知識學習意願較不強,亟待輔導。

 (五) 家長

  1.部分家長對機械科專業內容並不了解。

  2.家長社經背景較差。

  3.單親家庭日漸增多,對學生輔導是一大考驗。

 (六) 社區參與

  1.社區活動表演無法完全參與。

  2.學生素質很難學校功課與社區兼顧。

 (七) 地方資源

  1.因地方多屬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所以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畢業後就業所需。

  2.非傳統產業缺乏,無法因應時代潮變遷。

 

五、 契機(Opportunities)

 (一) 地理因素

  1.位處嘉義市,鄰近地區有嘉太工業區、民雄工業及頭橋工業區。

  2.本校位處嘉雲南交通便利,是讀機械科最佳之選擇。

 (二) 家長

  1.對子女很關心並積極參與校務。

  2.提供對子女輔導方式的寶貴意見。

  3.家長社經背景屬中上階級家境還不錯。

 (三) 社區參與

  1.社區文化多元,可作為機械科的參觀補充教材。

  2.鄰近廠商可提供學生實習機會。

  3.社區積極參與機械科發展。

 (四) 地方資源

  1.機械科家長、校友及民意代表樂於協助學校爭取資源。

  2.地方上的機械廠商樂於提供機械科獎助學金。

  3.嘉義地區文化活動多元。

 

六、 危機(Threats)

 (一) 地理因素

  1.鄰近東石高中、民雄農工機械科正積極轉型中。

  2.地區因工業腹地小人口逐漸外流。

 (二) 家長

  1.對學生在校所學專業了解不足。

  2.部分家長忙於事業缺乏對子女關心。

 (三) 社區參與

  1.機械科活動尚不能完全與社區結合。

  2.社區期待增設綜合高中,恐壓縮到機械科發展。

 (四) 地方資源

  1.地方資源雖眾多,但學生為兼顧課業,無法完全投入。

 

貳、未來發展目標(願景)

  由於社會變遷快速,傳統產業逐漸沒落,政府廣設大學,造成學生及家長認知與實際情況落差,以為就讀職業學校升學管道狹窄,再加上政府政策性引導高職轉型綜合高中,促使職校日益萎縮,因此本校自林校長上任來,即加強對鄰近縣市國中宣導本校辦學理念,帶動全校新生入學學測普遍提升約五十分,辦學成果卓越,學生無論在品行、生活常規、專業技能、校外表現及升學等五育均有優秀表現。

近幾年機械科上下全體同仁對科務發展非常投入,學生參加全國中等學校工科技藝競賽、科展、發明展及專題製作競賽成果輝煌屢創佳績,學生升學率百分分,而國立科技大學升學率約60%,機械科教師平常除了在專業領域積極吸收新知外,並參加校內外各種研習積極進取、精益求精。

  機械教師在科務會議、教學研究會上,對科務發展勇於表達意見外,在平常課餘也常對科務發表看法,除了重視學生的知識技能外,也非常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態度、理想、興趣及職業道德,以利學生健全發展,因此為了配合未來社會變遷趨勢、地方發展需求及兼顧學生繼續進修能力的培養,機械科擬定了短期、中期、長期的實施計劃三大發展方向,並逐漸轉型為專業技能與學術能力並重的科系。

  所謂隔行如隔山,機械科學習的專業課程內容究竟為何?要學習那 些課程內容?一般家長不一定清礎,甚至剛入學的新生也不甚瞭解,因 此而為了達到此一目標必須配合學校做到下列四點:

一、 針對學生:

  學測前到各國中三年級廣泛宣導,讓學生瞭解嘉義高工的辦學理念、辦學精神,並強調手腦並用,進而介紹機械科的升學、就業進路,尤其經濟不景氣,社會上對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機械科是排前三名,讓學生了解將來的願景在那裡。

二、 針對家長:

  學測後針對學生、家長進行說明,讓家長瞭解機械科由傳統機械轉為多元化發展電腦繪圖、CNC及CAD/CAM、自動化控制的三大方向。

三、 架構網頁:

  架構網頁,讓學生、家長瞭解機械科的師資、設備、升學就業進路,課程內容,辦理在職專班研習等機械科各項活動。

四、 赴國中宣導:

  機械科相關教師積極赴國中學生宣導機械科未來的發展,及升學就業的方向。

 

參、短、中、長期目標

一、近程目標:

 (1)推動證照政策,加強輔導學生技能訓練,提昇機械加工丙級、電腦輔助機械設計製圖丙級、電腦輔助立體製圖丙級技能檢定及格率。

 (2)每學年舉辦校外工廠參觀及相關機械展覽參觀,以增廣學生專業知能、熟悉產業狀況與未來升學進修及就業之參考。

 (3)分析學生在校學習歷程與家庭背景,適性輔導同學畢業後進路。

 (4)配合高三專題製作課程,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創意發明競賽。

 (5)品格教育融入實習課程,強化學生品格教育,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中程目標:

 (1)鼓勵教師參加公民營機構訓練研習,提昇專業素養。

 (2)改善選手訓練之空間及軟硬體設施,並建立完善且長遠訓練計畫。

 (3)教師善用教學媒體製作與運用,並鼓勵教師自編教材的撰寫,以提昇教師教學成效。

 (4)鼓勵教師參加校內、外研習活動與學位進修;並鼓勵同仁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提昇教師專業地位與素養。

三、遠程目標:

 (1)配合產業與時代潮流之變化,適時調整課程規劃與授課內容。

 (2)推動產學合作計畫,透過產學合作模式增加學生就業機會。

 (3)充實改善教學設施,擴大策略聯盟範圍,垂直整合鄰近國中與科大等社會資源,營造更適性的學習環境。

 (4)發展科特色,配合時代潮流及產業趨勢,增強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導向能力及終身學習理念,以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肆、結語:

  科務的推展與教育目標的落實,必需有良好的課程規畫和完善的教學設施以及諄諄教悔優良的師資和努力向上的學生,互相配合,並且更需要主管機關在經費和行政體系充分配合與支援,當然也需要學生家長和地方產業的合作,相信機械科在各種良好條件配合之下,全體師生能有更完美的表現。